貴州省六枝特區“五探索” 實現優質營養餐與脫貧攻堅戰雙贏目標
2024-06-19
作者:
瀏覽量:
中國網訊 貴州省六枝特區積極探索“黨建+教育+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打造“產-供-銷”一條線,實現優質營養餐與脫貧攻堅戰雙贏目標。
截至目前,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187所,享受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學校57所,受益學生共89800人,學校開餐覆蓋率達100%。
探索黨建與營養餐“著力點”
六枝特區營養改善計劃由呈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陽光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實施。為實現營養改善計劃全面提質升級,2017年,成立了中共郎岱農業產業園區莘莘源委員會。下設4個黨支部,通過組織開展“雙亮、雙帶、雙聯”活動(雙亮:亮身份、亮承諾;雙帶:帶頭提建議、帶頭抓落實;雙聯: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聯系1個車間,車間黨員每人聯系3-5名員工),釋放車間黨員“紅色細胞”能量,以佩戴黨徽工號牌、設立“黨員示范崗”、劃分“黨員責任區”和打造黨員先鋒號等多種形式,使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黨管生產基地、車間加工、食材配送一條線。
探索營養餐與脫貧攻堅“契合點”
2012年,六枝特區全面啟動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成為貴州省65個縣首批加入全省營養餐改善計劃大陣營中的一員, 2017年,探索出“黨建+教育+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建立2065畝蔬菜基地,帶動貧困戶就業與創業,覆蓋貧困戶1116戶4760人,按基地土地流轉人均0.6畝320元,務工每天人均60元算,每年務工250天,人均15000元,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摘帽。截至目前,覆蓋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6615人脫貧致富。
探索營養餐與種養殖業“切合點”
六枝特區采取銷售端倒逼生產端的方式,以銷定產,配送公司搭橋,一頭連接基地、一頭連接學生,營養連著學生補、配送連著基地走、基地連著貧困戶、學校點菜、基地育苗、公司配送、群眾致富。2017年,各鄉鎮因地制宜,以“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立了相應的蔬菜基地,種植任務2065畝,年產量達4000噸,縣域內供應率達60%,覆蓋貧困戶數占全區總貧困戶數40%.
探索營養餐與大數據“連接點”
六枝特區建立學生營養餐“智慧云”綜合服務管理云平臺,依托大數據實現物資采購、種養殖端口、農產品銷售、餐飲質量、膳食營養、資金管理等信息化建設,促進全區學校食堂管理規范化、信息化、科學化,開發學生營養餐綜合數據分析庫。通過學生營養餐統一《食譜》,學校按需點單,由大數據管理平臺對學校點單和食品進出庫進行科學測算和實時監控,對不合理和不規范操作進行紅色報警,解決了學生營養餐“食品安全難追溯”、“資金安全難監控”、“干部安全難監督”、“學生營養難監控”等問題,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在以銷定產的基礎上,為我區農業部門對種養殖產業布局調整提供科學依據,暨解決教育科技扶貧,又推動產業扶貧。
截至目前,我區學生營養餐“智慧云”綜合服務管理云平臺覆蓋11個鄉鎮,覆蓋20所學校,學生22800人;能有效對10種類食品進行科學測算和實時監控;科學調整種養殖產業10個。
探索營養餐與“五長”管理“切合點”
六枝特區為加強和改善營養餐工作,自上而下建立區長、局長、鄉(鎮)長、村長、校長“五長”負責制,做到責任“五落實”,即嚴格落實區長的主管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鄉鎮屬地管理責任、村長代監護責任、學校實施落實責任。通過對食材采購、加工流程、餐飲質量、環境衛生、就餐持續等環節實施有效監管,確保食品安全、資金安全、實現“營養餐”管理現代化模式。通過“六枝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學校享受到安全放心的營養餐,真正實現教育精準扶貧。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