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六枝特區加速度齊心奔小康
2024-06-19
作者:
瀏覽量:
中國網六盤水5月12日電(李萬軍 王良豪 龍兵 何勇 楊展凌)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為了讓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以啃“硬骨頭”破題、從最薄弱處抓起,廣大干部圍繞脫貧攻堅目標,聚焦“精準”二字發力,紛紛進農家門、看農家地、幫農戶找產業、算增收帳、傳致富經。著力在產業、易地扶貧搬遷、教育等方面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不留下一個貧困鄉鎮、不遺忘一個貧困村寨、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位貧困群眾。
為確保脫貧攻堅整體推進,特區黨委、政府把牛場鄉、關寨鎮2個極貧鄉鎮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點,特區黨政“一把手”分別掛帥一個極貧鄉鎮,制定了脫貧攻堅新舉措,明確脫貧攻堅的時間表、作戰圖和責任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枝特區在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中,以鄉鎮為主戰場,以鄉(鎮、社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實施干部大走訪、政策大宣傳、措施大落實行動,切實做到扶貧對象再精準、扶貧產業再精準、扶貧方式再精準、扶貧成效再精準、脫貧退出再精準,著力提高脫貧攻堅精準度,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有序推進。
六枝特區在“春季攻勢”期間,通過舉辦“愛心油菜花節”,簽訂愛心產業扶貧訂單6200多萬元,組織扶貧、農業、平臺公司和訂購企業進行對接,將超市農副產品、食堂、學生營養餐供應與蛋禽養殖、蔬菜生產等有機結合,努力實現原材料本地生產、本地配送,帶動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通過舉辦“脫貧攻堅專場招聘會”,組織159家企業進場,提供3000余個就業崗位,現場1240人與招聘單位達成用工意向協議;通過舉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搬遷入住儀式和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通過整合財政扶貧資金,“三下三上”助力脫貧攻堅,將2017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到縣資金6726萬元進行整合,分批下達資金,產業項目累計覆蓋貧困農戶6470余戶;通過將市委、市政府對六枝特區2016年度的目標考核獎金260萬元,全部用于支持脫貧攻堅事業,其中西部戰區60萬元,東、南、北、中4個戰區各50萬元,圍繞問題糾錯、幫扶措施落實、貧困識別和退出精準“三大著力點”,積極開展“春季攻勢”行動,進一步深化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工作。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九龍社區完成進寨公路12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建設水源點1個;銀壺社區完成通寨公路4823米、人行步道725米、庭院硬化1400米;牂牁鎮“三街十二房”121戶已完工100戶,郎毛公路提升改造基本完工;巖腳鎮安全用電、水、通訊全覆蓋,村村通水泥路;關寨鎮荊竹林至關寨新村等13條通組公路、產業路已動工,8億元的人居環境改造項目資金已落實,正在組織實施;大用鎮罵冗村、涼水井村、大用村、黑曬村小城鎮已經規劃完畢,建設正在實施中;木崗鎮完成小黃桶村等整村推進項目驗收;中寨鄉費戛村正在實施庭院硬化。
在產業發展方面,牛場鄉牧草種植、辣椒種植正在整地,種植藠頭220畝,林下種植黃精 300 畝,林下養鵝已進鵝苗16000羽。九龍社區養殖、種植等項目啟動資金正在撥款,退耕還林已經完成2000畝的土地丈量和種植。銀壺社區養殖項目正在選適合的專業合作社作為實施經營主體;牂牁鎮沿湖精品水果產業帶,補植補造基本完成,各類經果種植按規劃完成部分計劃種植任務。落別鄉、關寨鎮種植、養殖按規劃完成部分計劃種植任務,稻田養魚、肉兔養殖等項目正在實施。
據悉,2017年,六枝特區脫貧攻堅目標是,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52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下,退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匯集強大合力齊心攻堅
六枝特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各級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率先垂范做榜樣。成立由鄉鎮包村領導、鄉鎮包村干部、村組干部為責任主體,加上結對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等組成的村級“3+N”脫貧攻堅專班,將特區財政供養人員與貧困農戶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落實一個鄉(鎮、街道)一個決戰工作隊,一村一個同步小康工作組,一戶一個幫扶責任人,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全區共選派1100余名優秀干部,組建213個工作組入駐213個村(居),實現駐村工作全覆蓋。
六枝特區還創造性地提出創建“529”脫貧攻堅戰區工作方案,即全區劃分為東、南、西、北、中5個脫貧攻堅戰區,在市幫扶2個極貧鄉鎮的基礎上,將剩余9個貧困鄉鎮作為脫貧攻堅“決戰區”,示范帶動全區整體脫貧。
同時,六枝特區優化精準脫貧路徑,明確脫貧攻堅目標,在2016年確保貧困鄉鎮減貧摘帽、貧困村出列,減貧人口任務完成的基礎上,2017年實現貧困縣減貧摘帽;2018年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除政策兜底人員外,所有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下,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為實現產業全覆蓋,六枝特區以產業為依托,全力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與此同時,六枝特區制定和完善資金投向、運作機制、風險防控、退出機制等“三變”改革專項資金使用方案及產業種類、風險類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農業產業化風險評估管理辦法,切實解決“三變”產業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針對各鄉(鎮、街道)“三變”具體情況,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企業(合作社、公司)與農戶和村集體簽訂的股份合同進行指導和核實,確保合同簽訂科學合理,切實維護受眾各方之間的根本利益。
截至目前,全區共選派650名優秀干部,組建130個工作組入駐130個貧困村,實現駐貧困村工作全覆蓋;發展獼猴桃、茶葉、中藥材等農業特色產業17.3萬畝,“3155工程”面積累計達121.26萬畝;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4300余人,共辦理教育精準扶貧5248人;注入“特惠貸”縣級風險補償金1000萬元,發放“特惠貸”4.577億元,惠及貸款貧困農戶10191戶;“三變”改革覆蓋18個鄉(鎮、街道)、21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97個經營主體,實現農民變股東71578戶、受益263115人。
“學生營養餐”帶動多方共贏
為讓學生吃到可口、安全又健康的營養餐,六枝特區推行“營養餐+基地+貧困戶”的“六枝模式”,實現學生、基地、貧困戶及市場多方共贏。全區187所中小學、58所學前教育的8.9萬余名學生在吃到可口、安全、放心的家鄉菜的同時,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步伐。
全區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按照統標、統購、統配、統送進行建設,由六枝特區呈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六枝特區陽光配送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主要負責全區187所學校8.3萬名中小學生營養餐食材配送。目前,已建成郎岱園區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可儲存菜品600噸。
該區根據學生營養餐的需求,采取“‘三變’+中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全區建設蔬菜基地2065畝、優質米基地3000畝、生態養殖禽22萬羽、日產60噸的大米加工廠和日產200噸非轉基因菜籽油加工廠,引進企業實施100萬頭生豬種養循環生態農業項目,通過以銷定產供給本地化,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同時,通過種、養、加融合發展,突出“安全、優質、綠色”導向,形成“糞-沼-菜”的生態循環鏈,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此外,該中心通過學生營養餐智慧云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解決學生營養餐“食品安全難追溯”“資金安全難管理”“干部安全難監督”“學生營養難監控”等問題,形成學校、供應商、教育局對營養餐資金使用、物資采購、食堂管理等信息的互聯互通,確保配送各環節源頭可追溯。并科學制定營養配送食譜,讓孩子真正吃上安全、新鮮、健康、可口、放心的營養餐。
通過“‘三變’+產業+扶貧”的發展模式,六枝特區以股權為核心,基地采取“月工資保底+固定分紅+收益分紅”和“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貧困戶)”的模式,覆蓋貧困戶1116戶4760人,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易扶搬遷助力群眾脫貧
走進六枝特區落別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棟棟別致的小洋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寬敞的廣場上,圍桌聊天的、鍛煉身體的,匯聚成一曲曲美好溫馨的生活交響樂。
落別鄉現有貧困戶1164戶3809人,貧困發生率為9.5%。落別布依風情小鎮占地面積150畝,共建有住房143套,能解決124戶537人搬遷入住,目前已有44戶208人搬遷入住。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六枝特區深入貫徹“四個精準”, 落實就業保障“三個突出”,強化組織搬遷“五個辦法”,突出公共服務“十個一”,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同時,六枝特區將“三區”(深山區、石山區、地質災害區)、“三不便”(交通不便、就醫不便、就學不便)、“一缺”(缺住房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十三五”易扶搬遷規劃目標,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搬遷群眾發展需求,以產定搬、以崗定搬,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成本,嚴防群眾因搬遷返貧。
在安置點在選址中,落別鄉充分考慮就業崗位需求,依托產業園區、服務網點與多個旅游景點相鄰等優勢,按照易地扶貧搬遷要與就業、產業相結合的相關要求進行修建,實現就近就業的目標。安置點還利用萬畝涼都紅櫻桃基地、獼猴桃基地、茶葉基地、葵花藥業、牛角布依風情體驗區(3A級景區)、龍井溫泉小鎮、螃蟹峽等項目,帶動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2650元以上,實現整體脫貧。
同時,采取分類服務、責任包保、“六再”工作、分批入住、激勵搬遷五個辦法精準組織搬遷,助推“搬得出”;根據市有關要求,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及社會賢達人士的作用,助力“搬得出”;以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為抓手,對搬遷對象進行再核查,并分兩批搬遷,讓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入住率100%,借力“搬得出”;以村為單位,對帶頭搬遷的給予500元的搬家費,激發“搬得出”,讓搬遷戶真正實現搬遷。